2012-02-14

那一年寒假,我們寫過的 竄 意作業...

mattiehuang20120214  寒假中發現的趣事:小一寒假作業中有一項是要學生每一天都要聽上學期英文課文CD(記錄花多少時間)並且讓家長確認簽名。

假想:若是這CD已經不是英文程度好的小孩應該聽的內容,或是這家人外出其行李中不允許帶一台CDPlayer,或是假期活動地點不允許帶CDPlayer或有時間播放,甚之,家境不佳者家中本來就沒電腦或播放器,又或...


我完全能理解老師出此份作業的苦心---讓小朋友每天複習英文就能更熟悉;但是,沒有考量到「背景」、「假期」、「家庭」、以及讓小孩學習的正是亟需結合生活的「語言」等因素,就會對學生造成不合理的負擔與偏見。

先不論,把上學期已經上過課的英文CD拿來聽了又聽每天聽其效益如何。如果:這份一體適用的作業從每天聽既定的CD的設計,改為...讓小朋友紀錄在短短寒假中花哪些時間學習英文,但內容不限、方法不限---小朋友可以在遊山玩水時問爸媽這個東東英文叫什麼,連大人都不知道時就記下來查字典;可以在逛大街坐公車時,認識街上招牌或商品的英文名稱;也可以到市立圖書館看英文書籍...這樣,隨時隨地就都是英文學習時間(尤其語言學習當應結合生活),多好!!

大人必須先清楚一件事,假期就是假期,不是拿來把學期前沒學會沒補救成功的趕緊糊起來的時間,假期有假期的價值,學生有體驗假期之價值的機會,且不得任意被剝奪或變質。這種「僅此一種選擇」的假期作業,隨便遇到一兩種狀況,就會讓小孩無法(或者也不需要)每天聽、而家長也無法欺騙自己欺騙小孩地簽名...

這事件誠實繳出(小孩沒有打勾、大人也沒有簽名)的結果、猜猜怎麼著,老師看了看說:「如果妳有聽個兩三次,我還可以『原諒』你...」。

這不是一個可以討論原諒或不原諒的命題。讓所有不同學生皆得使命必達的唯一作業,並不是一個好設計---開始把自己的決定當唯一,對於不同的學生,只給一種選擇、只能一體適用,已經漠視了多元智能與境況多樣性。



20111012homework
(圖為小一上開學第四週小考後、用心的老師為全班所貼上的排行榜。教改推動了這麼多年,改到現在,小學,仍是一門得好好研究的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