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7

烙印挑戰,課程設計者的大工程:從一位補教老師,吳岳,留在學子心裡的東西談起... Challenge branding, the big task for curriculum design: The Case of the supplementary teacher, Yue Wu

我,沒上過所謂的補習班(課後幾個同學到老師家的,有),

以名師為號召的大型補習班、補習教育,雖然,
很可能是台灣近年來不同年齡層芸芸學子與學校教育(在某種意義上)一樣幾乎是必修或共同經驗,

但對研究教育現象的我(事實上,也對教育研究領域)而言,
是系統中的大黑箱--- 與補習場域、課後教育等主題相關研究,少的可憐。


原因,很簡單: 


首先,補習教育,非學校教育,不在體制內、並非由官方規範的教育活動,因此,其研究發現比較不容易被直接應用; 


次之,補習教育,是大多數學子受教生涯中的小老婆;即使可能比大老婆學校教育來的有趣或有方法,即使可能比大老婆學校教育來的受寵,但因為牽涉與家長之間直接的金錢往來,在社會中終究無法大聲說話; 


甚之,補習教育,正是學校教育不願意面對或承認的某種失敗,提出此類主題的研究計畫,獲得官方經費補助的機率怎麼會高...。 



今天中午,與下學年新生導生聚會時,我聊到每天要找到能讓自己大笑一笑的事物

灝說了,上週回家看到他大哥正在看幾個朋友轉來的視頻,有位叫吳岳(何許人也?)的補習班老師他跟考生說的話很好笑, 讓我一定要試試看。

我,沒上過所謂的補習班(每天要做的重要事務很多,若現在不點開看,更待何時啊~),

剛剛,用一種揭開帷幕的好奇,我看到了黑箱裡的一小角:
 

這三段中的吳老師,似乎是用一種「老師是過來人、而且老師也是人哪」的定位,分享著自己過往至今的經驗及反思,看似戲謔嘲諷著底下學生、但又直言不諱自己年輕時的不羈與短視...
口沫橫飛著,挾帶著某些(雖然不太雅、但現在只能選擇這種語言才夠表意的)用語... 



老實說,這三段很有趣、但並不好笑,甚至是嚴肅的:我開始回想,在我當學生的那幾年... 

曾經聽過在學校上課的各科老師、教導/訓導/輔導主任、校長分享自己的人生課程嗎? 
有多少當老師在學生的印象中只是一張(堆)標籤、頂多是一隻努力地在幼蟲記憶中刻畫符碼以及用符碼解釋的符碼的工蟻,但是有多少當老師其話當年的誠懇與神采烙印在學子心裡、挑戰了他們的習以為常? 

想到當了好幾年老師的自己:嗯,也許不是每一個過往或即時的故事都很精彩,但幸好,對有機會相遇的學生或伙伴,以誠實地看見自己裡面、慎重地不以為理所當然、大膽地跳至不同尺度、及時地分享回饋為主要原則,我應該,有嘗試著烙印與挑戰吧。 



絕大多數的課程與教學,是以「設定目標、選擇經驗、組織內容、評鑑效果」為設計模式,在此種工具/技術旨趣下,僅量化/數字為真實,僅完成進度堪稱成功。 

於是乎,「一一講解」成為基本、「趕上進度」成為必要、用「數位平台」稱之精進、而「評鑑分數」就是全部;遺憾的是,連應該最多元異質的大學、連研究頂尖/教學卓越的大學,也不例外地歌頌著著這種課堂結構,明的或暗的推廣著複製著被視為是霸權的課程設計模式...。 



如果有人問:「『烙印挑戰』,國外有沒有哪位大師講過?外界看的到嗎?能評量計算嗎?乾脆這麼說好了,加做作這個東西,要編列多少預算?有沒有助於取得XXXX的經費嗎?」 

那麼,我 可能 會 請 他/她: 去找 吳岳 老師(重溫被轟的快感)吧! 

5 Comments:

Wan-chen 提到...

http://www.wretch.cc/blog/xiejin2008tw/4061262


輔大的謝錦貴毓老師,他也是一位國文老師

蘇格拉底式地問,你是誰?

還蠻好看的片段

Mattie Huang 提到...

謝謝宛~的確,也相當令人有所感。

雅婷 提到...

其實我就是經歷過大補習的學生喲

我也有旁聽過吳岳國文

但我覺得補習班,像是在幫我們收集資料以及系統化

但學生最後還是要靠自己理解才有辦法把老師講的東西轉為自己的知識

BIKE LANGUAGE鐵馬蘭桂菊 提到...

看了這幾段,覺得有點後悔當初沒去補他的國文哈哈,不過還是很謝謝當提供了很多免費的整理資料!不過一個老師可以讓自己一輩子都有啟發,我想這是不管是補教界或一般教育界都很重要的課題!一起共勉之囉!

Clemence_Yang 提到...

之前在板上看過這些影片。
老師不論好壞,一定都會對學生有所影響。教學絕對不只是一天的事,但就算只有一分鐘也很重要。
曾經聽過一段話:
建築師犯錯了,大不了拆掉;
醫生犯錯了,大不了埋掉;
老師犯錯了,這個錯誤卻對一天天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