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6

準時、固然可勵,遲到、亦不可恥~

無法查看此摘要。請 按這裡查看文章。

2011-10-05

什麼,今年萬聖節還是這麼玩?!!!We wish a DIFFERENT and MEANINGFUL Halloween !

mattiehuang20111005 又到了可以「慶祝」萬聖節的季節,近兩週應該已有各級學校要孩子在當天裝扮來校,唱著那唯一一首英文歌,到各班找老師要糖果,最後,比一比誰的裝扮最有創意給個獎(惟,參賽者可能是家長...)。
為孩子籌辦活動,通常想到的是快樂有趣,但是快樂有趣的活動不等於有教育意義---慶祝萬聖節的活動只是一例。


Thumbnail
如果很幸運地,每年都有人想幫孩子「過」萬聖節,而如果每年是都讓孩子裝扮比賽要糖果比創意,不知道玩了六年或九年之後(甚至更久...),除了那一時是 有趣的 之外,還體會了什麼...?

Cimg6398_0
http://sub.dcsh.tp.edu.tw/hs-engtaxonomy/term/18
換個方式,例如:

英文老師與學生討論萬聖節及衍生活動的由來,比較其與台灣在農曆七月各種習俗活動意義上的異同、文化的作用,之後,導師利用一節生活課請該班學生討論人與鬼神的關係、合編一個人與鬼神之間的新傳說,再用一節課排練故事呈現方式,然後,選個時間(兩小時左右,如朝會之後,或週五晚,還可以邀請家長),讓各班上台演示5分鐘(方式不限),每一個學生要給他班的表達內容與方式一個評語,最後,蒐集大家的評語或選擇、公布歸納結果,而主持人巧妙地使各班均有獎(團體獎),如果還有時間,還能讓學生分享在這幾節課的活動中自己對人與鬼神之間關係的思考(個人獎)。以上英文一節、生活一節、發表分享兩節共五節時間,跟英文講解一節、(在家已經裝扮好不花學校時間)、加上到學校後至各班要糖果可能花一兩節的時間比起來,雖然多了兩三節課,但至少讓每年都要過一次這西洋節日的學生獲得找出這所有的「為什麼」的機會...

活動當然可以辦,畢竟,活動是教育的機會,但若能轉型、變化、讓活動多一點兒意義---活動本身的意義、以及活動之於自己的意義---也許,才不枉(每年)人力物力資源的投入。



----------------------------------------------------------------------

萬聖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萬聖夜英語Halloween)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北美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紐西蘭。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榶果。
萬聖夜英文稱之「Halloween」,為「All Hallow Eve」的縮寫,是指萬聖節(All Hallow's Day)的前夜。「Hallow」來源於中古英語「halwen」,與「holy」詞源很接近,在蘇格蘭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萬聖節仍然被稱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聖人(All Hallows)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Mass)。
萬聖夜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繫起來。歐洲傳統上認為萬聖節是鬼怪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間,這傳說與東亞中元節與盂蘭節以及日本百鬼夜行類似。美國明尼蘇達州阿諾卡Anoka)號稱是「世界萬聖節之都」,每年都舉行大型的巡遊慶祝。

目錄

 [隱藏]

[編輯]起源


傑克南瓜燈刻上趣怪樣貌
不同於聖誕節復活節,萬聖節和萬聖夜來自於天主教對其它宗教的節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詮釋。萬聖夜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們相信這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標誌,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稱為「死人之日」,或者「鬼節」。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間遊走,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險。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傳說當天主教傳教士登陸不列顛諸島的時候,傳教士們為了壓制這種被他們視為異端的德魯伊傳統,就把這一天之後的11月第一天定為萬聖節(諸聖日),紀念天主教的聖人們,希望以此打壓這些鬼怪觀念。不過,諸聖日實際應源自天主教義大利高盧的一個隱修會本篤會(Order of Saint Benedict),本篤會會士一向習慣在11月1日的晚課中為亡者誦經,受這傳統所影響,後來教會把11月1日定為諸聖日。萬聖節和鬼節的習俗,主要是在英倫三島和北美的前英屬殖民地,也就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其中美國的萬聖夜傳統,最初由來自愛爾蘭蘇格蘭的移民於19世紀傳入,而其他發達國家則於20世紀末受美國流行文化影響而開始慶祝萬聖夜。

[編輯]象徵物


瓜身碩大是美國南瓜的特徵
萬聖夜的主題是鬼怪、嚇人,以及與死亡魔法怪物有關的事物。通常與萬聖夜扯上關係的事物有南瓜鬼魂食屍鬼女巫蝙蝠黑貓貓頭鷹精靈殭屍骷髏惡魔等,還有虛構人物如吸血鬼科學怪人
黑色橙色是萬聖夜的傳統顏色。現代萬聖夜的產品也大量使用紫色綠色紅色秋天的元素如南瓜稻草人等,也成為萬聖節的象徵。
傑克燈是萬聖夜最廣為人知的象徵物。在英國和愛爾蘭,當地人原本在挖空的蕪菁中燃點蠟燭造成傑克燈,但移民到美國的人很快便採用南瓜代替,因為南瓜比較大和容易在上面雕刻圖案。不少家庭在南瓜上刻上嚇人的面容,並放在大門口的階梯上,傳統上此做法是想嚇走惡魔或妖怪。

[編輯]不給糖就搗蛋(Trick-or-treat)

萬聖夜的主要活動是「不給糖就搗蛋」(Trick-or-treating)。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鈴,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請客就搗亂),主人家(可能同樣穿著恐怖服裝)便會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禮物。部分家庭甚至使用聲音特效和製煙機器營造恐怖氣氛。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計算,整袋整袋的搬回家。
在蘇格蘭,小孩要糖果時會說:「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藍色,草是綠色,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
傳統的萬聖夜服飾包括殭屍鬼魂女巫惡魔等。典型的服飾時蓋著一塊剪了兩個眼孔的布扮鬼。在19世紀的蘇格蘭和愛爾蘭,當時的人認為萬聖節前夜鬼魂會來到人間,故會打扮得與鬼魂一樣,讓鬼魂把自己當成同類。近年,萬聖節前夜的裝扮已不限於恐怖,而可以作任何打扮,如扮成電視劇電影明星,以及公眾人物,例如政治家。2004年適逢美國總統選舉喬治·布希克里成為美國流行的萬聖節前夜打扮。而2001年九一一襲擊事件後,消防員警察等成為小孩的扮演對象。據估計,2004年有大約215萬個美國小孩裝扮成蜘蛛人,是當年最受歡迎的打扮。[1] 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很普遍。計劃於1950年推出,籌款小錢箱通過學校分發予小孩,讓小孩討糖果時順便募集捐款。據估計,推出以來已籌得超過1.19億美元。
研究機構 BIGresearch 曾為美國全國零售聯盟進行調查,發現53.3%的顧客會為2005年萬聖節前夜購物,平圴消費額38.11美元,較去年高10美元,以此推算,美國消費者為2005年萬聖節支出的金額高達33億美元。

[編輯]其他活動

此外,還有「咬蘋果遊戲」(bobbing for apples),參加者設法只用嘴巴咬起漂浮在水上的蘋果
在愛爾蘭,有一種傳統占卜遊戲,參加者矇著眼,從放著幾個小碟的桌上選出其中一隻,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來年會有與參加者有關的人過身,如盛有水代表會遠行,盛有錢幣代表會發財,盛有豆代表會窮困,等等。在19世紀的愛爾蘭,少女會在灑有麵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跡會是少女將來丈夫的模樣。
在北美,傳說如果未婚女子在萬聖夜坐在黑暗的房間中,便可以在鏡中看見未來丈夫的樣貌。不過,如果她們將於結婚前死去,鏡中便會出現一個頭骨。這個習俗自19世紀後期已經非常流行,也有相關的賀卡售賣。
鬼故事及看恐怖片是萬聖夜派對中常見的活動。以萬聖夜為主題的電視特輯通常在萬聖夜假期當天或之前播放,對象多數是兒童。

[編輯]食物

由於萬聖夜臨近蘋果的豐收期,太妃糖蘋果(toffee apples)成為應節食品。製法是把蘋果插上竹籤,然後手持竹籤把蘋果放在太妃糖漿中轉動,有時會再粘上果仁。從前,各家各戶會準備太妃糖蘋果送給小孩,但當傳聞有人把大頭針和刀片放入蘋果中,送太妃糖蘋果的習慣逐漸消失。雖然大部分個案只是惡作劇,而真實個案中小孩也只是受輕傷,但是不少家長仍然以為在蘋果中放刀片是十分普遍的。
其他特色食品還有:

[編輯]文化歷史

[編輯]凱爾特人的薩溫節

在古凱爾特人的信仰裡,新的一年於11月1日開始,或稱薩溫節(Samhain)。正如比較短的白天象徵新一年的開始,日落亦象徵新一天的開始;所以每年收割的節慶於10月31日晚上開始。不列顛群島德魯伊教徒會燃點農作物作為祭品,而當他們圍著火堆跳舞時,太陽季節便會完結而薩溫節隨即開始。凱爾特人相信死亡之神Samhain在10月31日的晚上會和鬼魂一起重返人間,尋找替身。因此他們燃點火炬,焚燒動物以作為死亡之神的獻禮。還會用動物的頭或皮毛做成的服飾打扮自己,發出古怪的聲音,使死亡之神認不出自己,避過災難。這就是今天萬聖節化妝舞會的由來。過了當晚,鬼魂回到陰間,一切回復平靜。
11月1日早上,德魯伊把火堆中仍在燃燒的炭燼分給每一家,用來點燃新的廚房火焰。這些火焰是用來讓家裡保持溫暖,並且趕走惡靈。因為此時被認為是一年中連接陰陽世界無形之門開啟,而且兩個世界可能產生相互溝通的時刻。
篝火是節日裡的重要節目。村民們把宰牲的牛骨扔到火堆上;據傳「篝火」一詞源自「骨頭火堆」。篝火燃起之後,村民們把其餘的燈火全部熄滅。然後每個家庭用同一個火種莊嚴地點燃自家壁爐,以此作為全村人緊密團結的標誌。至今在愛爾蘭,仍然有數百處篝火在萬聖夜當晚點燃。
新異教徒仍然在萬聖夜舉行Samhain的半夜拜鬼儀式,以及其它的傳統節日活動。

[編輯]挪威聖靈節(Elven Blót)

在古老傳說(挪威宗教)以及如今的恢復傳統研究(Ásatrú)中提到,萬聖夜當天曾是一個祭獻的節日blót,宰殺牲口祭獻精靈,供奉食物祈神賜福。
一首1020年左右的詩作,Sigvatr ÞorðarsonAustrfaravísur(「東方旅行詩(Eastern-journey verses)」)有此記錄。作者作為一個基督徒,曾拒絕在瑞典的一家異教徒那裡投宿,因為álfablót(「精靈祭獻」)正在那兒舉行。但是,有關「álfablót」的內容我們無法獲得更多可靠的資料。不過,像其他獻祭儀式(blót)一樣,有供奉食物這個環節,後來斯堪的納維亞人也保留了以牲口祭獻精靈的傳統。從獻祭的日子(靠近秋分)來看,還因為精靈和生育以及祖先有聯繫,我們可以猜測這些祭禮實質是在祭奠祖先,同時祈求人丁興旺。

[編輯]萬聖節傳統

17世紀起,慶祝萬聖節的傳統在南部英格蘭逐漸消失,代之以在11月5日舉行的火藥陰謀(Gunpowder Plot)紀念會。不過在蘇格蘭,愛爾蘭和北部英格蘭萬聖節依然盛行。直到最近十年,南部英格蘭人才重新開始慶祝萬聖節,只是方式完全美國化了。
傳統的慶祝儀式在愛爾蘭幾乎被完全保留。在那裡10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一是公眾假日,所有學校停課,準備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舉行期中考試。這個假日通常叫做萬聖節假期。因此愛爾蘭是在萬聖節給學生們放假的唯一一個國家,所以可以自由地慶祝,保留了古老相傳的傳統。

[編輯]宗教觀點

大部分的基督教徒認為萬聖節沒有重要的宗教意義,只把這節日當作是普通的「節慶」看待。但有一些教會及機構(如影音使團[1]視萬聖節為魔鬼撒旦的節日,而強烈反對教徒參與任何萬聖節活動。...

2011-09-27

伊是咱們的寶貝 You are my treasure...

mattiehuang20110927
有很多時候令人感動的其實不是劇情或對白、而是音符本身而已,例如,海角七號中的配樂。幾年前在台灣,因為民進黨在總統選舉活動上展現的天份,還差點可以讓我們開拓如「選舉音樂學」這樣新研究領域。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影片背景是228全台牽手活動,用雙手織成、影片中盡是綿延百里微微蠕動著的人線,而孩童純真的歌聲正訴說著他們(也曾經是自己)的期盼,詞曲揪著心,說有多動人就有多動人,不知影響了多少選票的流向。當時,民進 黨拿這首歌為其選舉造勢,穿插在XXX凍算的吶喊中,就這麼被政治化了,很可惜...

不知道陳明章老師做此歌的緣起或有無政治取向,但很感謝地,填詞寫曲中避開了政客常見的激動煽情,用守護小花兒成長的譬喻,只願我們能同心、好好珍惜我們居住的土地。



剛剛偶然,又聽見這首歌,兩位異鄉人如此徐徐地娓娓地唱著和著,這意象和先前具有政治作用的畫面有極大的反差,流瀉出的音符雖仍帶有些許感傷、卻已然透露著 希 望。
再一次  感動莫名 , 單純地   悸動無比...

2011-05-25

畢業生反請台大校長別太在意補助款、百大排名。說得好,別老指著月亮,忘了看到自己...

從一頓像午餐的 午餐,開始 Change, starting from our lunch...

上週三五月十八日中午是「大學的改變」研究團隊聚會。

我們第一次試了1976茶餐廳的狀元及第粥,不知道是不是當時用餐太愉快,那粥口感之好,讓我在文湖線回家路上下車轉至敦化復興站,現在正坐在它店門窗前的位置,用著豬肝撈河粉與手片鮮魚湯。窗前移動著各種表情的行人、窗內流動著莫文蔚歌聲,加上口中這滋味醇美的食物,嗯~嗯~。離  上次沒配著電腦當主菜的一個人午餐,好像  很久了。

曾幾何時,與大學同事一起用餐對彼此都變成一件奢侈的事,不是彼此平日忙著備課、寫計畫、趕報告、修投稿、回應研發成果調查,獨自吃點東西(似乎與人交談不得)繼續奮鬥,要不就是為了決議行政(鎖?)事選在中午開會時、操作著狼吞虎嚥食不知味的吞嚥動作。

本來在一餐中可以看見人性的那一點點東西--問侯、分享、關懷--不見了,正確地說,是沒時間讓它出現。

不是說,大學人才有權利好好吃頓午餐,而是強調,大學人有從容地坦誠地交流以反省現況、也許激盪出超越現有學術或現行體制之構圖的義務;在較易有交集的午餐時間需如此,在非午餐時間,亦然。

改變,是一場耗智耗力還要需天時地利配合的長久戰,這種急不得(積極地等待、有效地醞釀)的投入,是協力的志業,不能光靠研究計畫之名走下去--要強化彼此之間在高教運動中被稀釋了的那種知識份子之間的連結啊--

為了大學改變的實驗與實踐,也許可以

從一頓像午餐的午餐,開始。

2011-04-21

以退 為進 ?

殺氣!!

2011-01-19

別說X大絕對不會倒!How sure you are this university is still here after 15 years?!



mattiehuang20110119
開南大學高校長提及另外五所私大會關門的談話,讓『文大公關室主任郭瓊俐受訪時也無奈地說:「太意外!」...。實踐大學主任秘書葉立仁說,十年後,實踐絕對活得很好...靜宜大學學務長孫台鼎表示,靜宜大學並非排名在後面的學校不至於「消失」...逢甲大學則說,該校獲包括亞洲最佳大學前兩百大及台灣千大企業最愛的前十名等榮譽...』
甚者,還有人認為高校長『知道學校要倒閉,還繼續招生,簡直是詐騙集團』後來這位校長解釋學生轉述並不完整,知道事實才能提早規劃與準備,建議未來教育部大學政策,應該更具有彈性,扶植大學發展,不要管太多管太死,讓大學能和企業能緊密結合。』


這些都是什麼?
說太意外已擬訂計畫,是指反正大學也可以招收「老」人?說絕對活的很好,是事實還是賭氣?十五年後誰CARE「亞洲前兩百」或「台灣前十」的調查結果?而不是排在最後面所以不致於消失這種怪論,是指物種的消失是依照某種預定的排隊順序、只要不做最後幾名就安全了?
令人無語的是:有人會因為身體有問題去求診吃藥或繼續工作,被醫生或同事說是詐騙者嗎?進了某校、即便該校最後倒了,曾經在該校度過的、學習過的歷史就成了詐騙?


不必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或表現不佳,沒人這麼說。但是,的確太小看少子化與排名遊戲的後勁,尤其是拼命的大學人。
可能的趨勢,被視為「唱衰」,暴露的不僅是只能想三步的(圍棋)入門班思維,還有不去看就不存在的鴕鳥心態、以及嘴巴上一定要贏的自我防衛牆。
而高校長其實也不必急於澄清...
除非台灣有被視如常春籐名校的私校,企業視可為其捐款為榮譽,
要不然,若現有任一校需企業金援才得存續...

複合變形而活下來的生命
之後...還以「大學」之名繼續行走江湖
不很有趣嗎???

十五年內,現代性社會排名遊戲中的前百大位置怎麼調換都還是那幾家(除非自此大學不玩了或能致力於改變遊戲規則),
而當十五年後眼前有柏克萊、東京大、香港大可以挑,免學費或有優渥獎學金可以拿,有墨西哥、土耳其、波蘭等新勢力國家的大學招手,
 (依據目前政府或各高教單位正在極力培養的社會眼光來看)誰會留在排名百大之後沒有國家經費支援(因此學費不得不昂貴)的私大?


國立大學呢?若照目前高教致力方向繼續走下去,屆時雖然也許勉強保留了軀殼、招到了些學生,卻可能已經病的不知不覺不清不楚了呢。


老松國小,以前全校擠著一萬名學生是教育界皆知的事實,
現在全校只剩下七百五十人也是事實。


別說 X 大絕對不會倒!事實就是:現在老松凋零,以後就是X大凋零
---從現在少子化趨勢與排名至上之瘋看起來、各大學都有可能面臨的 事 實。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19/78/2l2dm.html

唱衰私大?開南校長預言5校消失

更新日期:2011/01/19 04:11 
自由時報記者謝武雄、陳怡靜、歐素美、蘇孟娟/綜合報導〕開南大學校長高安邦日前在校內會議時指出,十二到十三年後,因為少子化影響,許多學校會消失,包括開南及文化、實踐、逢甲、靜宜。這番言論引發部分學生不滿,將會議影片外流,認為校長不只「唱衰學校」、還拖其他學校下水。
還拖其他學校下水
高安邦是在前年十二月與安全管理系學生就併系問題進行座談時,提到少子化情形嚴重,人口出生率節節下降,入學人數越來越少,接著點名開南、靜宜、逢甲、文化、實踐在內的私立大學,在十二到十三年後都將「不見」。
在PTT引發討論
這段談話被學生拍下,最近上傳youtube,昨晚被放上PTT之後,馬上引發八卦板討論,有網友認為校長根本無心經營,明知學校要倒閉,還繼續招生,簡直是詐騙集團;也有人認為,高安邦只是點出少子化的可能現象,「非常誠實」地警示大學未來面臨的挑戰。被點名學校,有人上網護航,也有人從財務狀況、地理位置、母企業的背景等,分析私立學校的壽命長短。
高安邦︰只是警語
高安邦昨天解釋,去年參加大考的學生,推估是在八十一年出生,當年新生兒有卅二萬人,但去年各大學招生已出現八千人缺額,去年的新生兒人數下降至十六萬六千人,預估就讀大學的人數只有如今一半,現有的大學將有一半招不到學生。開南、靜宜、逢甲、文化、實踐等私校,錄取學生都是在五十%以後的水準,屆時都會招不到學生。高安邦提出這樣的警語,主是要告訴包括開南大學在內的這些私校,要利用僅剩的十多年時間,讓學校進行轉型,提升競爭力。
被點名學校︰不會消失
「躺著也中槍」的大學顯然不好受。文大公關室主任郭瓊俐受訪時也無奈地說:「太意外!」她表示,文大辦學五十年、辦學績效有目共睹,針對少子化問題也已釐定因應計畫。
實踐大學主任秘書葉立仁說,十年後,實踐絕對活得很好。他表示,實踐設計學院是亞洲知名的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學生入學成績是全國前十五%、服裝設計系也在前二十三%。
靜宜大學學務長孫台鼎表示,學校加強競爭力,自然不會被淘汰,何況靜宜大學並非排名在後面的學校,不至於「消失」。
逢甲大學則說,該校獲包括亞洲最佳大學前兩百大及台灣千大企業最愛的前十名等榮譽,連續四年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評比第一名,學校辦學績效早獲肯定,近年來也加強國際接軌的佈局,即使台灣面臨少子化的問題,校方對未來還是抱持樂觀態度。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19/1/2l2lg.html
部分大學不見?開南校長:沒完整表達
更新日期:2011/01/19 06:35 
針對網路貼文指稱開南大學校長(高安邦)認為少子化等因素,十多年後有部分大學會「不見」說法,高安邦表示學生沒有將完整觀念表達清楚,他認為出生率降低到十多萬人,大學將會面臨很大的衝擊,現在還有時間因應,要汰弱留強,強化學生就業能力及與產業結合。(李明朝報導)
網路日前貼出有關開南大學校長高安邦認為少子化等因素,十二年後有部分大學「不見」說法,引起兩極化討論,有人認為唱衰學校,有人則支持認為有道理,為此,開南大學校長高安邦指出,當天是互動式對談,一問一答,學生沒有將他完整的觀念表達清楚就po在網路,這個座談是在去年跟安全管理系同學等人就整併系進行座談提出看法,認為在往後十幾年進入大學就讀的學生可能降到二十幾萬人,出生率如果降到十幾萬人,大學將會面臨很大的衝擊,以目前綜合大學和科技大學出現四萬人缺額,學校應該要好好提升競爭力。
高安邦表示,衝擊是十幾年以後才會來,現在還有時間準備因應,要汰弱留強,強化學生就業能力及產業結合。
高安邦認為未來教育部在面對提擬大學政策,應該更具有彈性,扶植大學發展,不要管太多.管太死,讓大學和企業能緊密結合。
高安邦鼓勵老師和學生本身要提升競爭力,才能面對未來高難度的挑戰。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20/4/2l4el.html
 一萬人→750人 老松國小見證變遷
更新日期:2011/01/20 02:48 林志成台北報導中國時報【林志成/台北報導】
「以前一班八十個學生,學生上廁所,不同年級要安排不同下課時段上,還分前五分鐘男生上、後五分鐘女生上,真是一大工程!」台北市老松國小校長簡邑容昨天說,該校學生人數曾高達一萬一千人,是「全世界最大的小學」。但現在僅剩七五○人,二十多個學生一班,見證了台灣教育的變遷。
慶祝建國百年,教育部投保一億一千萬元,從一月二十一日至二月十日同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及花蓮縣文化園區辦理「百年學校展」,展出珍貴教育史料。全國建校百年以上學校有二八○所,包括七所大學、九所高中職及二六四所小學。
老松國小創校於民國前十六年,民國五十五年時,學生達一萬一千多人,創世界紀錄。簡邑容說,當時每天要用十二部公車搭載從中永和、三重、板橋、新莊、新店來的學生,場面壯觀。
新北市板橋國小正式設校時間比士林國小晚,但若將前身大觀書院算進去,校齡已一三八歲,是全台最老的「本土學校」。台灣首富郭台銘、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等人是校友。從上海遷校來台的新北市私立徐匯中學建校一六○年,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學校。
教育部表示,這次展出內容包羅萬象,有清末時期的文書、日據時期學生學籍簿、各時期畢業紀念冊及珍貴的成績單、手稿、舊課本、六十年前的制服等,相當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