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systems perspectiv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systems perspectiv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04-13

比起plurk或facebook,twitter一堆讓人摸不著頭緒的留言,要看什麼?"Why asking us to observe twitter" my young friends replied. "Comparing with plurk or facebook, most expressions there are meaningless, aren't they?


大學生問有關觀察未來:為什麼要我們也看twitter,上面不就一堆言不及義的留言(比起plurk或facebook)?
在現代性社會裡觀察未來,有幾個前提或現實,可要先想清楚了:

一、目前主要影響全球現代性社會發展(無論好壞)的作用力來自於美國,而且很可能在未來五十年內,還是。

二、參與未來,光靠一小撮人在研討會、世界咖啡館(the world cafe)、網站平台上共創願景(參與這種活動的通常是取得入場資格的各方「菁英」,至少,是想或能在那種場域裡發言的人),然後砸官方砸資源去推這些討論結論,其實「實際」並不夠(喔,打個比方:無論我們用什麼飼料、動什麼手術,總不可能把已出生的小猴養成一個人吧);重點在於---不夠普羅大眾,或在那些場合中,通常仍充斥著主流典範的現代性(modernity,不過,現代性這裡先不討論) 。

三、twitter,就是目前英語系國家,尤其是美國,普羅大眾(也包括產官學)表述與接收動態即時訊息的主要平台之一(特色在於:比起facebook,維護一個twitter帳號的負擔感更低)。

四、twitter使用者常用縮語,也愛製造標籤(主題標籤都是從使用者中湧現的,例如:#FF is a tag for Follow Friday )   ,會比plurk或facebook上的簡短留言,讓此時不諳英語文化或美國社會動態者,更難make sense,也就是,看起來的言不及義,不見得是跳tone空洞,可能是因為我們未能掌握這些脈絡的習性與意義。

五、詮釋過往的我們,要能窺見一點兒未來,所站立的「現在」的位置必須夠即時、能及時、夠自在、能自發、夠根本、能普及;對於台灣的普羅,我們可以觀察台灣的facebook、plurk、也許ptt,對於英語系社會,尤其是美國,幾個首要可以觀察的則是Google、及其收購的Youtube、Apple、及其App Store與iTunes Store、主要是英語人口的Facebook平台,當然,再來就是另一使用量數一數二的twitter。


...倘若,各類資料或訊息繼續以朝數位化與公開化的方向發展(外交與軍事類資料恐怕有限,但是,未來被宣稱為隱私或機密的,保護資料的正當性無疑地一定得回應更大的挑戰)---
那麼,如何判斷對象的系統組成與其間關係、如何取得與其相關的過往與即時資訊、哪些資訊在前述判斷與方法的框架中被有意無意地遺漏了、如何衡量找來的資訊本身的信度效度及彼此的關連、如何在找出來的資料中抓到發展轉折的關鍵
---將會在十五年內成為吾人(不僅在高等教育階段) 十分重要又相當常識的學習內容;不過...未來課程,何必等到十五年後修?

瞧瞧下面這表,看到這個twitter社會,上週以來,都興趣著談論著哪些主題或訊息了嗎?!那,如果是上上週、上上上一整個月呢?如果是從前年到去年...呢?

--------------------------------------------------------------------------------------
http://mashable.com/2010/04/10/twitter-trends-this-week-2/

Top Twitter Topics This Week: 4/3 – 4/9

It’s finally come to pass — the Boy King of Twitter, Justin Bieber, has been dethroned by everyone’s favorite egg-themed holiday, Easter, in this week’s trending topics. We’ve got another insightful glance at the goings-on of the Twitterverse, thanks to our pals at What the Trend. Because this is a topical list, hash tags and games have been omitted from the chart below. As expected, Easter trended heavily, taking the top spot as people celebrated and sent well wishes out to Twitter friends and family. The tradition of Follow Friday also remained high in the ranks, coming in at number three, and Twitter itself took the number four spot, likely due in part to a 20 minute outage on April 5th. Apple had a big week, and came in at number five on the list. People tweeted vigorously about their brand new iPad (which went on sale last Saturday), or lack thereof. Apple also announced the upcoming release of the iPhone OS 4.0, slated for release this summer, which will include some long-awaited features like multitasking and app folders.

March Madness held onto the top tends, taking the number six spot as the championship NCAA basketball game was played on Monday, with Duke emerging victorious over Butler in a 61-59 point nail-biter.
Other trends included the Jonas Brothers at number 7 (a Twitter trend mainstay), and the Digital Economy Bill at number eight, which became law in the UK amid some contentious issues about copyright and the ability of ISPs to block access to infringing websites.
Rounding out the list are hip hop artist Nicki Minaj, whose fans retweeted her in droves earlier this week, and the Christian holiday Good Friday.
Rank
Topic
Top index this week
Change
Description
#1
Easter
1
2
People are wishing one another Happy Easter, which occurs this year on Sunday, April 4th.
#2
Justin Bieber
1
Although Justin Bieber had been trending for weeks, his fans are upset when Twitter supposedly blocked his name from being able to trend.
#3
Follow Friday
1
#FF is a tag for Follow Friday, the meme where users list other Twitterers to follow.
#4
Twitter
1
People are tweeting about why and when you should delete your Tweets. Twitter was down for approx 20 mins, April 5. People are tweeting about what they did when they couldn’t tweet.
#5
Apple
1
Apple’s will release version 4.0 of the iPhone operating system this Summer. The iPhone will finally get multitasking support along with a social gaming network, iAds, and other features. People also tweeted about their iPad experiences.
#6
March Madness
1
2
Duke defeated Butler in the NCAA championship, 61-59.
#7
Jonas Brothers
1
The boy band whose members are brothers Kevin, Joe and Nick.
#8
Digital Economy Bill
2
The Digital Economy Bill just passed through the UK Parliament, people are discussing the implications.
#9
Nicki Minaj
2
Nicki Minaj said "#shoutouttotheLadies in da MOM crew. Money Over Men. Let’s Go"
#10
Good Friday
2
Good Friday is a holiday observed primarily by Christians commemorating the crucifixion of Jesus Christ and his death at Calvary.

大賣的真的是蘋果?還是,我們想在天災即至的現代性生活中買點能夠握在手中的希望 ? Are we actually buying iPhone or iPad? Or, just want to hold/grab some possibilities, in our disastersensing modernistic life?



GAIA IS A CLOSE SYSTEM.  AT LEAST, IT IS NOW.

NO MATTER HOW "GREEN" WE PLEAD AS THE REASON...THE FASTER THE MODERNITY ACCELERATES, THE HIGHER ENTROPY STATE GAIA TENDS TO BE.

AND, IT IS IRREVERSIBLE.


No doubt about it, those "i" things have brought us with a lot of possibilities.
Not saying the business potential, but the DREAMS only (perhaps) human beings can (or dare to) dream---


Especially, when we still remember the innocence to challenge everything (although being socialized, institutionalized, materialized).
Especially, when we still wish nothing serious will occur (although knowing modernity has no capability or gut to stop its own expansion).


Those "i" things and the world of possibilities embedded within just happened on time to provide the way out for our complicated feelings, compounding with joy and fear, where we find no place to vent.












How happy when we discover so many possibilities, and how sorrowful when we honestly face each possibility !!!



IT IS IRREVERSIBLE.

NO MATTER HOW "GREEN" WE PLEAD AS THE REASON...THE FASTER THE MODERNITY ACCELERATES, THE HIGHER ENTROPY STATE GAIA TENDS TO BE.
THE POINT IS:GAIA IS A CLOSE SYSTEM.

AT LEAST, NOW IT IS. 



2010-04-10

看見裡面:談蘇珊大嬸、林育群、金旋獎、以及頂尖大學之道 Perceiving the inside: Reminder from Susan Boyle, Lin Yu Chun, Golden Melody Reward, and the way to Top University





昨天最紅的人物,林育群。


 一開始,極少數人得知這個人:現場觀眾、工作人員、電視前觀眾、完成例行的---包括林育群以外的---影音記錄張貼的人;
一些人先點閱這段記錄的人(原訂閱此頻道或偶然點閱者);
許多人從這段影音記錄的轉貼轉寄連結中開始得知;
國內外新聞「獵人」看到點閱率與留言認為有賣點(那在育群、惠妮休士頓、蘇珊大嬸之間張力奇特的連結),相互流通紛紛報導;
沒多久時間網路新聞中出現撰文了、晚報或隔天報紙頭條出現他了,這讓更多更多人點開Youtube搜尋林育群想一聽究竟---點閱率等比級數似地攀升。


只不過是滾雪球所造成的效應罷了嗎?
不,要滾起這雪球,有條件






在為數眾多的影音上傳分享平台中,Youtube的歷史與資料數量均稱第一,上個月報導指出Youtube每天日瀏覽人次有十億之多,至今恐怕只有Youtube的味道、潛力、實力能讓世界各國產官學(相較於其他平台)機構在上面架設起頻道;Youtube是條件之一


不過,即便選擇Youtube上傳,除了上傳者與其友人或特定主題搜尋者,一個已將在這平台上的影音記錄其點閱率是個位或十位數,很普遍;那麼若從原先可預估的訂閱者與預估外的偶閱者,經連結轉貼轉寄達到出乎意料的點閱率時,那可能代表什麼??






2009年12月26日,Youtube首度公佈年度視頻點擊排行榜。結果蘇格蘭鄉下婦女蘇珊波爾,在「英國天才秀」上一曲驚人,被轉載下載一億伍千萬次、當時估計約被觀看過八億次;獲第二名的是一個看過牙醫的小男生David,在回家路上因麻藥未消的有趣反應(David after Dentist),點擊率3千7百萬;第三名是JK 婚禮的入場舞蹈(JK Wedding Entrance Dance),點擊率是3千3百萬。透過Youtube這個超級平台,我們窺見普羅大眾(正確地說,網民普羅)的旨趣...


第二名與第三名,沒有電視媒體的加持,還能獲得如此迴響,是因為蘊含好玩有趣、自然原始的人性元素,讓人在無論多現代性境況下能會心領略獲致解放,從之前英國天才秀中的康妮現象、現在台灣的小小彬熱來看,都具有這種吸引力;這是條件之二






不過這二、三名點閱率加起來,遠不及蘇珊大嬸,是因為電視傳媒?不,有電視傳媒背景的影音紀錄很多,像獲得英國天才秀第一名舞蹈團體點閱率也排不上。 蘇珊的歌喉當然十分吸引人,但擊動人心之關鍵是歌聲實力與平凡外貌的反差張力(當然,所選之曲也是要素,蘇珊在「I Dreamed a Dream」歌聲裡迂迴地問著:外在條件不佳者如我,也可以有夢嗎?她唱出聽者不知為何擱置不理的生命,而矗立在選秀舞台上的蘇珊本身就回答著這問題;能不令人動容乎?),之前同節目的保羅帕茲,有著類似的境況,今天台灣(甚至在幾個國家國際新聞中)最紅的育群也是!!(透過Youtube傳播影音記錄,是條件一,育直爽的應對反應,具有條件二,歌聲實力與外在外表的反差,是關鍵的條件三,更何況近似世界歌手惠妮休士頓的詮釋,讓人除了獲得從前述張力來的感動外,還有一種不可思議感...)。




好像,排名頂尖或卓越的機構還不一定能發現或製造出這種具有強大社會共鳴的研究成果!!


近十幾年來,對---外表外在,與,內裡內心---的反差、不和諧,常引起廣泛共鳴(不管正向或負向)。不是少數社群、研究單位或獨特興趣團體的共鳴,而是現代性社會中普羅大眾的共鳴??為什麼?共鳴是怎麼跑出來的---


對於這樣的反差,有類似經驗者,容易引起共鳴;有趣的是:不曾經驗但感到甚是不以為然(然潛意識傾慕著只是實際上作不到也作不出來)的人,也容易引起共鳴。


看來,至少在潛意識上,我們對於自己或現代性社會其外在---都愛著直接可見的多數人指稱是好東西的東西、但其實不太CARE裡面有沒有或是否真的好,明著也許讚嘆著多數人公認的卓越卻非真心折服---的內在實際,那自傲、自卑、勇氣、無奈---都很清楚呢!!




大部分現代性社會的政府砸下了提撥了鉅款,誘(迫)使大學為爭取更多(或避免剝奪)名聲與資源,參加排名遊戲,想看戲的人多,多數人以能進這些頂尖大學為榮(至少獲得來自招牌的安全感)。只要遊戲擺明著來、不分出個勝負就停不下來,只要擂臺不拆、敗的可以再來、勝的可至另一擂臺再戰。 (啊,此時我眼前浮出一個故事藍圖:一個聰明的騎士想讓驢子跑快一點,拿到冠軍就可以來個人驢共榮,他讓驢子追逐眼睛前方掉下(其實是騎士在驢頭上固定著一支細竿,細竿前端繫線,線上綁著垂吊著)的蘿蔔,果然,這驢愈追愈想、愈想愈餓,騎士技巧地讓驢子吃到一點兒,噢,那就像威而剛強心針一般,驢子向前狂奔至精疲力竭死亡,而騎士?早就被狂驢摔下、被後面追過來的一堆的驢,給踏死了!)






從頂尖大學外面終於進入頂尖大學裡面的家長與年輕人,怎麼看頂尖、怎麼看卓越呢? 嗯,沒有研究資料,是不能說太多沒錯;但前不久洪蘭教授所描述的:台灣大學某一課堂圖像---吃東西、喝飲料、眼睛直盯筆電看、趴著睡覺等---並不是單一頂尖大學裡課堂互動的偶發個案,是常識。


如果,不是那境況所明白拋出的同意(例如,經討論,師生同意中午時段的課在上課前半小時中可以進食),當我們有機會面對自己所選擇的卓越或頂尖時,會啃雞腿嗎?不能說那是因為XX課不得不修、沒有選到其他課只能選這門,因為,那也是形成頂尖的一部份;在頂尖卓越意義不明但副作用嚴重的現況下,也許沒有那門課,自己還沒有機會面對自己---當我們選擇在公認頂尖大學的課堂裡啃雞腿時,諷刺了先看外在的現代性、諷刺了鍾愛頂尖的周圍社會、也諷刺了把原因推給環境的自己。


也許,大部分年輕人還沒有想過這些現象背後的可能性與後續效應,但是,這些大部分裡面的小部分,卻可能在比頂尖卓越大學裡他們的老師們,還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要避免什麼,試著讓自己脫離大三上補習班(研究所、證照、高普考)、大四上唸書準備推甄、大四下準備考試、結果不理想就延畢的強力循環---育群,是其中一個(而且還是面對重視外在的環境、走得比較辛苦的一個)、但絕對不是唯一一個...






像是,育群得過獨唱冠軍的金旋獎,可能是台灣校園中最早的音樂活動、至少在從在國立政治大學發起至今已有數十年,從小社團活動到擴展為全國大專院校一年一度的音樂盛事,樂團、個人、交流、欣賞、創發獲得了舞台與激勵,而歷屆金旋獎的規劃與舉行都由一群大學生獨力包辦:人員招募、組織、籌資、串聯、邀請、主持、推廣,然後在將經驗交代給下一屆接棒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孕育了金璇、而金璇讓像育群這樣的年輕人把找到的自己跟其他人分享! 這個數十年來均由年輕人運作經營、明顯地影響台灣樂壇或甚至文化的金璇,政大視它為頂尖嗎?社會看見它的卓越了嗎?


這答案可要問政大,以及,我們生活的社會。






但倘若有人問我「譯瑩,你可以接受學生在你上課時啃雞腿嗎?」我有答案---如果全班有OK的共識(或沒意見,這很常見),然後,在我問「你知不知道你為什麼要唸大學」問題時能肯定地回答「我知道!」(不管是育群類的我有想作想學之事的知道、或我就是想要這張文憑啊的知道)---


雞腿,歡迎盡情地啃吧,記得,啃到最裡面的裡面去!!


不一定成為我班上的好學生、政大的頂尖、台灣社會的卓越、全球的Google...


但要試著看見---自己,以及,外在所見人事物的---裡面。










--------------------------------------------------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189275/IssueID/20091226


蘇珊大嬸,一鳴驚人


蘋果日報/林慧娟綜合報導 「美聲大嬸」蘇珊波爾(Susan Boyle)半年前參加英國選秀節目,歌聲令全球驚豔,處女專輯《星光圓夢》(I Dreamed A Dream)1個月狂銷逾7百萬張。但她的人生從一開始就不平順,母親生她時難產,她因此腦部缺氧受損,其貌不揚加上學習緩慢,屢遭同學霸凌。今年4月,蘇珊登上《英國選秀賽》(Britain's Got Talent)舞台,歐巴桑外型引起台下與評審之一訕笑,她不為所動,以渾厚純淨的嗓音獻唱《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的名曲《我曾有夢》(I Dreamed A Dream),聽得評審、觀眾瞠目結舌。 煩惱成名不持久 圓父親歌手夢 她的父親派屈克是礦工,在俱樂部兼差駐唱,10年前辭世;母親布麗姬是打字員,2年前已離開人間。48歲的蘇珊排行老么,因舉止、學習遲鈍,成長過程中常遭同學欺負,也沒什麼朋友。她說:「我學東西比別人慢一點,求學時非常沮喪,也很孤獨,同學都不想坐在我旁邊。」 她高歌的畫面被放上網路後,點閱人數超過3億人次,她說:「我從未被這個世界接受,現在終於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她在專輯中翻唱瑪丹娜的《等著瞧》(You'll See)向那些嘲弄過她的人嗆聲:「這是我的聲明,你以前欺負我,現在再也不能了。」 蘇珊的成名際遇堪稱「21世紀版麻雀變鳳凰」;她形容成名後的生活「非常完美」,卻非無憂無慮:「每個人都有煩惱,我的煩惱就是,這一切有一天會消失,但我希望它越持久越好。」她最大的遺憾是沒能讓雙親看到她功成名就,「父親唯一的夢想就是當歌手,如今在我身上實現,他們應會感到驕傲」。 在家排老么 蘇珊(上圖)排行老么,上有4個哥哥和6個姊姊。她母親生她的時候難產,她腦部缺氧受損。她和父母(下圖)住在蘇格蘭鄉下,父親10年前過世,她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母親2年前以91歲高齡辭世,她說:「我參加選秀比賽,是為了紀念死去的媽媽。」 暴紅身心疲 生活單純的她,受不了暴紅壓力,在選秀節目獲得亞軍後,被救護車送去精神科診所療養。媒體大篇幅報導她精神崩潰,她說:「我只是累了。我覺得輸贏不是那麼重要,但我身心俱疲,八卦和輿論讓我幾乎窒息。」 愛貓相依偎 48歲的蘇珊一直與雙親同住,父母在1999、2007年先後辭世,從此她與10歲愛貓「小卵石」(Pebbles)相依為命。她在《英國選秀賽》提到牠,小卵石跟著暴紅,網友發動人肉搜尋,找到牠的照片,還有粉絲為牠描繪「肖像」。 蘇珊波爾 Susan Boyle 年齡:48歲(1961/04/01)出生地:英國蘇格蘭 代表作:《星光圓夢》(I Dreamed A Dream) (mattie註:點開可連結演唱實況、悲慘世界與此曲的介紹) 寵物:愛貓小卵石(Pebbles)10歲 得獎紀錄:歌唱節目《英國選秀賽》(Britain's Got Talent)亞軍

------------------------------------------------------
http://www.nownews.com/2010/04/08/37-2589383.htm
外型胖被笑娘 林育群曾參加選秀被淘汰 
NOWnews 影劇中心/綜合報導 2010/04/08


台灣版的「蘇珊大嬸」林育群,今年才24歲,元智大學畢業,在樂器行打工。有人認為他更像英國的星光傳奇人物,手機業務員保羅帕茲,因為一位在賣手機,而林育群則是賣樂器。更妙的是,別看林育群一百多公斤,跳起舞來,也讓大家驚嘆,因為有夠靈活! 「小胖」林育群的演出不只令台灣觀眾驚豔,藉由YouTube的流傳,7日他的身影更出現在美國知名八卦網站Just Jared上,也因此爆紅,登上英國每日郵報,「Lin Yu Chun」(林育群英文名)也成為熱門關鍵字。不過在八卦網站上的報導,甚至毒辣的建議,真正的惠妮休斯頓因倒嗓問題暫停巡迴演唱會,也許主辦單位該讓林育群取代之(maybe this guy should fill in for her)。 當林育羣被媒體開始報導後,林育羣也在部落格上寫著「我是在做夢嗎?」林育羣除了對於國外的報導感到不可異議,可對他們居然把他跟心目中的女神「惠妮姐姐」擺在一起,林育羣說他可是惠妮的大粉絲呢!他更在部落格上引用「安迪‧沃荷」說的一句話「在未來,每個人都有成名十五分鐘的機會」表示,自己真是太幸福了,還直說自己現在實在無法冷靜! 他在部落格上寫著,唱「I Will Always Love You」是要獻給他的奶奶,因為從小就是被阿嬤帶大,對阿嬤有很多很多的回憶。而他也寫到「當我重新站上舞台,一定會受到很多的質疑跟反對的聲浪,會有人恥笑、會有人不以為然、會有人覺得我不自量力……」所以他謝謝星光大道製作單位給他這個機會。 身材圓潤、留著一頭西瓜皮髮型,雖然體重一百多公斤,但林育群可是能歌善舞,扭腰擺臀夠靈活。他過去參加歌唱比賽,曾經慘遭淘汰,也曾經因外型被罵「長成這樣子,還敢來參加比賽,真是傷人家眼睛。」有人說他是台灣版的蘇珊大嬸,但也有人認為,他更像英國的星光傳奇手機業務員保羅帕茲。林育群未來能不能像保羅帕茲,成為台灣的演藝圈傳奇,得看際遇了。 註:林育群曾獲得《中華電信MOD大電視之星實力組全國》總冠軍、《全國大專院校大專盃》冠軍、《元智大學全校歌唱比賽》冠軍、《第三屆亞洲歌研挑戰賽》優勝、《第廿六屆金旋獎》獨唱組冠軍mattie註:點開可連結金璇網頁)、《范逸臣不說出的溫柔歌唱大賽》第二名。林育群不僅能翻唱英文名曲,順子的名曲《回家》與中國歌手那英的《征服》也是模仿的維妙維肖...

2010-04-07

第二號未來之瀰:遊戲化 Futures meme No.2: Gamelization, part 1

We take it as reasonable that the kids play games naturally; what if the subject are switched to the adult?

Time wasting?


In the last two years, more and more youngsters, adults and elders play games or try out game-like activities through social media.


The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and growing fast than ever estimated.


In addition, more and more hardwares, like the computer or mobile phone, transfer themselves into something that the user can play with.











In the next 20 years, what do the game do for those "grown-up" youngster, adult, or elder? 
And, what can the game do other than what we used to know for kids?

玩遊戲,這概念或這活動連在四、五歲的小朋友身上,似乎很普通,「就是小孩子玩嘛」






有個阿公到幼稚園參觀看看孫子花錢到學校都學些什麼,「就是吃完早餐午餐後讓他們自己玩或一起玩啦,這跟自己帶差不多啦」
不只這位阿公這麼想

不過,如果玩遊戲連在十五歲或二十五歲的大朋友身上,那就不是五歲小孩的那回事了,如果還在就學或已進入職場,「業精於勤、荒於嬉,別浪費時間了」






尤其在中華文化,遊戲或玩在人生發展階段中的定位,通常是可有可無連阿公都可以帶的活動、或正務大事的阻礙。那麼,集合多數從小到大理應玩得不算多之菁英的頂尖大學,現在卻讓大夥以那些平均玩得比我們多的歐美教育為標竿!?實例卻是:在MIT實驗室中除了一般研究設備外、還放了多種玩具遊戲機,而這裡只有表現頂尖的學生才能進來...。
為什麼?這些,要怎麼看?





說到玩遊戲,最近一則新聞指出:透過設計遊戲程式、可以宅在家裡賺千萬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30/8/230kj.html !其實遊戲多數程式不大、價格便宜,常見的價格是0.99、超過4美金也不多,重點是能獲利千萬,每秒鐘要有多少人下載??最近三五年,在生活中可玩或可接觸的遊戲激增,既是呼應個體或群體運作遊戲化(gamelization, by mattiehuang)傾向的結果、卻也同時強化了遊戲化的意識與需求。


首先,我們很快會想到近兩年迅速普及、功能更多元化的facebook(臉書),就在三月下旬,使用這個社交網站進行搜尋的單月人次,已經超越同時間使用超級搜尋引擎Google的人次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18/19/2291e.html !臉書具有即時動態分享、多元管道表達、整理個人影音資料、及收發EMAIL的功能,除了對於大眾來說維持微網誌更為容易,促使其迅速蔓延的設計是---使用它比較有趣、還有不同類型的遊戲可以玩。尤其對於交集愈來愈少的N世代或現代成年人,這種透過自己遊戲(自娛)知會他人結果或邀請他人參與以達致社交/連結(娛人,建立起社群網絡並持續拓展)的過程,怎麼看,都不得不說它微妙地回應了現代人的習性---宅(尤其表現在心理上)、也滿足了對現代性異化的反動,以串聯朋友這種最原始的方式來建構以自己為中心的社群與 認同...

2009年,在台灣,不管是否常上網,網人大多聽過或玩過開心農場,交談或簡訊裡多了蔬果,偷、搶、灌溉、施肥幾個概念被有趣地連在一起,透過幾乎快被同義化的好玩遊戲,臉書的確一下子擄獲很多人---絕大多數都是大人---的心。不過在開心農場風行盛況的同時也出現這樣的實例:NCCU某課堂,mattiehuang提議試試看透過其臉書分享(繳交)座談心得,班上有位平日認真的大學生馬上表示「覺得臉書不好」絕對不申請帳號(連說先觀察看看期末可以砍掉也不願意),最後全班(應該基於同學愛?)建議老師申請教學發展中心推廣補助的Moodle或Mahara平台、大家繳交到上面去,或透過EMAIL個別郵寄給老師!

這也是台灣第一!!臉書行走天下、卻曾被中華民國政府禁止,當時台北市教育局為遏阻師生上臉書率先切斷學校網路與它的連結。玩遊戲,等於間接地被(台灣官方)暗示或宣告「這(事/東西)不好,不行」(最近,發生了警察狂索IP?撲浪創辦人抗議事件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30/11/22z87.html  ,先不說這種索取個資的行為已經抵觸憲法所保障的經營者與參與者的個人權益,政府單位看待社交即時動態網絡時那種居高臨下的意識,昭然可見)!

由於文化特質、加上公權力介入(民主國家中大概只有中華民國政府這麼做過,愛之切?),臉書在台灣社會中的發展和其他民主國家不太相同,甚至,反與在歐美社會擁有眾多人口的 twitter 推特目前仍被中國大陸禁止,有點類似。


這麼說好了,撲浪上有很多台灣名人,但僅止於非政府單位的政黨或影視名人,但推特上不僅有世界各地的政黨或影視名人,外交部、內政部也開設推特帳號,除了透過推特的社群,瞭解普羅大眾各式各樣所思所行(還真的是各式各樣,例如,在早餐時間可以看到「煎出來的荷包蛋不錯」這類即時動態,表述通常很簡短,不見得一看就懂),也透過與多元對話努力拓展的社群,讓自己「人物化」、讓自己可以徵詢意見或試著能被瞭解,一天之中有重要訊息(正式或非正式想法)要發佈,除了「正常正式」管道,就會透過推特公告(說出),可以想見,來自普羅大眾的支持或疑問,推特很快就可以聽到。

附帶不少儲存分享資料/遊戲/連結其他程式功能的社交網站如臉書、或充斥著大多時候乍看沒前沒後言不及義的即時動態系統如撲浪、推特,其人口數目與動能遠遠超過許多實體國家,為什麼從2008年以來透過程度不一的調整或變形、能擴展地這麼迅速?這也許是太快做出反應的大多數國中小家長、以及相關政府單位沒時間想、但十分關鍵的問題(?)。

從小到大我們大多什麼時候會想玩遊戲?小時:在好奇著許許多多不熟新奇的人事物的時候;長大呢(這兒是指凡經歷社會化、制度化「洗禮」的人)?恐怕,想找一份我自己決定、我想超越、我試著超越、我能超越的認同與快感時,長大的人會玩遊戲。若依此,從遊戲與社交網絡的盛行現象中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30/115/230ev.html ,我們可能看到的是找尋這種認同與快感的迫切,也許要更敏感察覺的是對持續現代性(有意識或潛意識地)的疲累、而應該試著珍視的是一種(有意識或潛意識地)暫停或擱置生活中種種同化或降低生命主動性之制度或文化霸權(give me a break, please)勇氣 

其實,某種程度上,現代性市場如產官學界也集體地玩著一種可以名之為「終極現代性」的遊戲(借一下終極三國的概念),常見常說的口號與策略,如品質管控、超高效能、挺進百大、追求卓越,就是主要遊戲規則,永續(或綠色)經營,就是目標,最厲害的是「終極現代性」還是種全球性---跨國跨文化---的超級大型複雜遊戲。這遊戲可讓很多人(尤其具有社會價值表徵的產官學界中多數人,還包括與他們互有權力關係的人,如學界中的大學生、研究生)都玩得很高興---起碼,在表面上;只不過這全球性的遊戲挾帶太多與落實其目標背道而馳的反作用力,反而是用一種前所未見的加速度,在揮霍著蓋婭的總體能量、瓦解著也許是人類或某些社群本質中一些寶貴的特質

例如,大學之人---包括老師、學生、與行政,寶貴特質之一是「大」,不是自大、而是思想遠大、心胸廣大,之二是「學」,不是學究、而是探察真實更勝權與利的赤子;其自我認同中,應該要有一種對人事物奧秘的好奇,一種探究愈多愈感敬畏、愈感敬畏愈想探究更多的興奮。這幾年,為了在全球百大排名遊戲取得好成績,台灣幾乎所有大學無不使用英語系國家所制訂的遊戲規則來治校。在這場高級知識份子隨同政府單位都玩瘋了的遊戲中,已經出現大學之人在校內稱王稱后烙印戰績冠冕之後、就說再見轉戰排名更高的競賽場之流動,已經產生王與后手中計畫太多新生座談就開始搶研究助理的現象,已經看到經如此的大學四年、六年或更久時間薰陶後、近年來八成以上年輕人以升學考、證照考、高普考等正確答案穩定規則為首選的思考行動模式...

無論承認與否,在這場集體參與的終極現代性遊戲中,大學之人的好奇敬畏興奮、一種對奧秘的自發性,被產稿、量化、獎金、頭銜、評鑑、排名、市場價值被嚴重地啃蝕,無法彌補也救不回來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01/131/233jm.html 。因為,這種主動性流失的嚴重後果雖不難被推見,但所見卻仍然很難讓人放棄不玩、仍然很難讓人正視不玩的正當性...而這點就是關鍵---遊戲或遊戲化恐怕已成吾人視之為理所當然的意識/行動取向上,它將是影響現代性社會下一階段發展走向與型態極為關鍵的   未來之瀰---應該用不了多久,台灣教育系統(尤其是高就教育系統)對於網群社交、對玩、對遊戲存在的道理與認識,就要產生相當的改變了!!

(遊戲化,在part 2繼續吧~)






-----------------------------------------------------------------------------
高IQ=聰明!? 研究顛覆智商與遊戲的舊觀念 2010/03/23 (民視新聞王皓綜合報導)
Check out this website I found at news.ftv.com.tw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的智商和這個人是否成功,沒有必然的關係,最近更有研究顯示,要成為整體表現良好的人,智商的重要性,大約只佔了25%。

這個才剛剛脫掉尿布戒掉奶瓶的3歲娃娃,正在進行智商訓練,目的是讓他能順利通過幼稚園入園測驗,是的,你沒聽錯,不分中日台美韓,對於許多相信「贏在起跑點」的父母來說,孩子「考進」好的幼稚園,是很必要的。

用僵化的測試來斷定兩歲孩子的聰明程度,或許很荒謬,但是對成年人而言,標準智商測驗,還真的能判定一個人的IQ,一般人的IQ大都在100左右,而越聰明的大腦,運作起來越省力。

其實成年人還是有辦法增加智商的,根據研究人員說法,普通人只要每週5天,每天持續練習增加智商的小遊戲半個小時,大約1個月後,智商就能從100提升為105。

要是覺得付出的時間與獲得的分數不成比例,那就看看另一項研究好了,研究結果顯示,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整體表現如何,其實智商只佔了25%的份量,其他75%,靠的是各種後天的努力和訓練,所以,光是憑藉著高IQ,其實並不足以讓任何一個人,成為人生道路上的成功者。


2010-04-06

全球暖化,去年才火紅起來的危機議題?不,差很大! Global warming, the hot issue emerging last year ? No!




Carbon and warming issu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National Geographic.
This is not a big deal though.


But, take a look at the upper right corner...
Feb, 2004 !!?

We have been reminded of such crisis since SIX YEARS ago!

The warming effects are just getting worse.
What have we done as to respond such crisis during the last six years?
The modernistic society don't know how to decelerate, or we just can't help competing acceleration?!

HOW  MANY  SIX-YEARS  ARE THERE LEFT ???






2010-03-16

面對恐懼、注視危險、接受任何可能--在對戰之前 Face the fear, gaze at the danger, and accept any possible result first before fighting...

To a little kid who has no TaeKwonDo fighting experiences, the first important lesson is not about how to attack but overcoming the fear of knowing his/her tummy, head, and arms will soon be kicked or beaten cruelly.
20100314 025


20100314 019


In such case, most adults are used to encouraging the kid, "Go ahead, attack your opponent!" since attacking is a good way to gaining points and meanwhile protecting the self.

20100314 042


Yes, he/she would like to run away...
20100314 032


 However, without recognizing the ultimate fear, looking steadily at the known danger, or being ready for any possibility (including the unexpected), he/she nearly has no chance to win even he/she can attack the opponent at the very beginning.
Has he/she?

20100314 029


20100314 122


20100314 097


20100314 121


20100314 105


20100314 079


It's perhaps not too late for those who have tried very hard in the competition on modernistic excellence to dig into, positively and consciously, the fear, crisis, and possibilities.
Though not necessarily helping win the medal, it at least keeps themselves from the illusion of victory.


2010-03-12

原先被命名、指出、具認同的...是我們的幻象!? Are the originally named or identified...our illusions ?!

Are we looking at a rooster, or a bus panel in fact?
No?
What about we are looking at a dust in the universe?
Yes??
It's normal that what is seen is not just what has been named or identified.
So, can beings be identified? Or, are the named nothing but illusion?
The answer is~  both yes and no; neither yes nor no....
What have been named or identified are our LENSES and MEASURES.


這著棋,可不只算三步!This rehearsal is far from just taking three steps in advance...





邁向五歲前的一盤對弈。




只有在下棋時,這兩隻才可能「一起」安靜下來!
很好奇,他們「手談」時想什麼?怎麼想的?(可以確定的是大隻的在等下完後旁邊哥哥的紙製來福槍借給他)



對弈的精神態度至為重要,而輸贏還要看掌握規則之後能否推算與變通。
如果精神態度與規則能在生活中應用或落實,那不是更值得高興嗎!?像是...
兩天前,一邊忙一邊叫著大隻來穿衣服叫了好幾次;
未果。




「我-叫-了-幾-次-了啊-~~~」降低音調、放大聲量;
面向著我:「兩次」,但眼皮垂著、目光朝下、畫恐龍的筆仍唰唰唰地在紙面上穿梭;




「我---到---底---叫---了---幾---次---了---啊!!!」發青的目光瞄到那顆還盯著畫(還搞不清楚狀況嗎忘記跟我不過三次的約定Ooops你糟糕了) 的頭,




臉緩緩轉向目標---
瞬間,「一. 百. 次 !」,那是從一張嚴肅正經直視著自己的臉、的口中認真地吐出的答案。






無語,.....+三條線。...這這這,就是傳說中的「細算三步」嗎?




2010-03-01

大學生,你畢業考了沒? Have you ever taken and passed the FINAL exam?



學校教育中,無論系所專業學科、通識科目、或整體來看,似乎長期遺漏著一種重要的學習內容、也遺漏著將如此重要學習內容設計為核心課程的作法:

一般系統演化的規則與異例...?!

很可能是的,尤其,從目前生態發展、社會互動、科技運作的情況來看,我們有必要學習站在較大尺度位置上進行觀察、連結所修習的眾多科目、進一步地看到科目拼圖整體動態發展的方向與形式。有關一般系統演化規則與異例,理論上好像應該存在於所有科目主題中,但這種形式的存在卻沒有讓它自己被看見,更別說有那個教育系統已經洞察其必要性、將其列入生活基本認知了。
在十至十五年內,掌握規則與異例地在不同領域之間連結、推設其較大尺度未來的發展可能性,將成為個體能否更有效回應流變整體的認知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