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life experienc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life experienc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12-28

生命有限,遮蔽標籤,重新邂逅這世界:20101227 Get rid of the tag and re-encounter the around familiar!



低溫飄濃郁,桂枝香
冷眼觀庸錄,林蔭曉
四季爭綻放,紅瓣嬌
八德挽守護,槭楓搖

2010-12-20

石榴:終結印象,進入寫實!20101219

平時,吃蝦,連殼一起都沒問題,但這號印象中如紅寶石般的水果究竟該怎麼下手?

世界上(嗯,太誇張了),最「難」吃的水果是不是就是---
石榴?!

晚餐後,對生平第一顆石榴:
一邊想像著實驗著各種可堪下肚的策略,
一邊推敲起曾經喝過的「添加x%石榴汁」飲料其工廠大量製造的榨取方法,

還對什麼叫做


「拜倒在石榴裙下」初次有了


真實深刻的感受...

(PS:或許,國文老師無需每以美女為介解釋此話,只要和綜合活動老師合作,班上一人發一顆石榴,即能收體會之效。)

2010-11-30

讓人願意受騙的,正是「真相」! "Truth" is just rules accepted by the majority, and unfortunately we seldom give "false" any chance...


mattiehuang20101125

別被表象所蒙蔽,但要留意:最常騙人的卻是「真相」。
例如,
「學生」的真相是:新手、什麼都要等有經驗的人說了作了才能試試、課堂上老師沒講述沒解說的就算沒學到;

例如,
「老師」的真相是:專家、領域知識的資料庫、說什麼都比學生對、像母雞帶小雞一樣呵護照顧學生的就是好老師;

例如...

願意被真相騙的人,不少;從小到大,讓人願意受騙的,是所謂的「真相」。



2010-11-16

Mattie's Futures Meme Blog Playlist, near the end of 2010

  Via Music from Muzicons


  Via Video from Youtube 
Les Miserable
Do you hear people sing?
Who am I?
Bring him home...
One day more...
太宰治。39歲。人間失格

2010-07-17

補上懸缺,人生課程的持續建築!Construct our own life especially the null curriculum part




探究 what's important but missing 通常比只見 what's important 更不容易,卻,更為重要。



雖未正式學畫,但光在學校美術課中東摸西摸,也接觸過許多畫法,但對於知名大畫家們畫的「油畫」,一直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實。油畫到底怎麼表達?與其他作畫體驗有何異同?對我,是謎。

剛好在小兒科看到了宣傳簡章,離家不遠,這兩隻也興致勃勃(應是受其老媽鼓動),就報名了兒童畫畫教室的油畫單元三天,畫了三個一個半小時,剛剛完成了。

我畫一幅,我家兩隻也畫各一幅,這三天下午,是我們三人與所謂美術教室的第一次接觸,兩隻最喜歡畫室旁木地板角落的圖書區以及一起參加這主題很會摺紙的姐姐。

美術老師宣布以荷花池為題。

看圖片前還有國小年紀小朋友嚷著不知道荷花長什麼模樣,老師給大家看了三分鐘存於電腦的圖片,之後介紹顏料的特性,就誏我們動手了(所謂我們,是指,五個小一與一個國一的原美術課小朋友,加上極短期的二個中班等升大班小孩和他倆的老媽)。從背景構圖到結束,沒說太多話,我們有很大的想像嘗試空間。

五歲的這兩隻,是安靜的畫室不時出現「老師我這裡畫好了再來要做什麼」聲音的來源,不僅奪得最快畫完冠軍,也差點把荷花池畫成棒棒糖花園。

原本人生中的懸缺課程--- 油畫體驗,愉快,2010夏,到手。

重要但未有機會經歷學習的,均是懸缺。有時,沒出席比出席的來的關鍵,不在埸的比在場的影響更大:

小至學校教育中因尷尬之由而誏學生回家自己看健康教育課本的十四十五章,大至國家或強權以管理之由而誏民眾不知社會運作有除目前所知以外的其他體制與旨趣。



探究 what's important but missing 通常比只見 what's important 更不容易,卻,更為重要。


2010-06-07

烙印挑戰,課程設計者的大工程:從一位補教老師,吳岳,留在學子心裡的東西談起... Challenge branding, the big task for curriculum design: The Case of the supplementary teacher, Yue Wu

我,沒上過所謂的補習班(課後幾個同學到老師家的,有),

以名師為號召的大型補習班、補習教育,雖然,
很可能是台灣近年來不同年齡層芸芸學子與學校教育(在某種意義上)一樣幾乎是必修或共同經驗,

但對研究教育現象的我(事實上,也對教育研究領域)而言,
是系統中的大黑箱--- 與補習場域、課後教育等主題相關研究,少的可憐。


原因,很簡單: 


首先,補習教育,非學校教育,不在體制內、並非由官方規範的教育活動,因此,其研究發現比較不容易被直接應用; 


次之,補習教育,是大多數學子受教生涯中的小老婆;即使可能比大老婆學校教育來的有趣或有方法,即使可能比大老婆學校教育來的受寵,但因為牽涉與家長之間直接的金錢往來,在社會中終究無法大聲說話; 


甚之,補習教育,正是學校教育不願意面對或承認的某種失敗,提出此類主題的研究計畫,獲得官方經費補助的機率怎麼會高...。 



今天中午,與下學年新生導生聚會時,我聊到每天要找到能讓自己大笑一笑的事物

灝說了,上週回家看到他大哥正在看幾個朋友轉來的視頻,有位叫吳岳(何許人也?)的補習班老師他跟考生說的話很好笑, 讓我一定要試試看。

我,沒上過所謂的補習班(每天要做的重要事務很多,若現在不點開看,更待何時啊~),

剛剛,用一種揭開帷幕的好奇,我看到了黑箱裡的一小角:
 

這三段中的吳老師,似乎是用一種「老師是過來人、而且老師也是人哪」的定位,分享著自己過往至今的經驗及反思,看似戲謔嘲諷著底下學生、但又直言不諱自己年輕時的不羈與短視...
口沫橫飛著,挾帶著某些(雖然不太雅、但現在只能選擇這種語言才夠表意的)用語... 



老實說,這三段很有趣、但並不好笑,甚至是嚴肅的:我開始回想,在我當學生的那幾年... 

曾經聽過在學校上課的各科老師、教導/訓導/輔導主任、校長分享自己的人生課程嗎? 
有多少當老師在學生的印象中只是一張(堆)標籤、頂多是一隻努力地在幼蟲記憶中刻畫符碼以及用符碼解釋的符碼的工蟻,但是有多少當老師其話當年的誠懇與神采烙印在學子心裡、挑戰了他們的習以為常? 

想到當了好幾年老師的自己:嗯,也許不是每一個過往或即時的故事都很精彩,但幸好,對有機會相遇的學生或伙伴,以誠實地看見自己裡面、慎重地不以為理所當然、大膽地跳至不同尺度、及時地分享回饋為主要原則,我應該,有嘗試著烙印與挑戰吧。 



絕大多數的課程與教學,是以「設定目標、選擇經驗、組織內容、評鑑效果」為設計模式,在此種工具/技術旨趣下,僅量化/數字為真實,僅完成進度堪稱成功。 

於是乎,「一一講解」成為基本、「趕上進度」成為必要、用「數位平台」稱之精進、而「評鑑分數」就是全部;遺憾的是,連應該最多元異質的大學、連研究頂尖/教學卓越的大學,也不例外地歌頌著著這種課堂結構,明的或暗的推廣著複製著被視為是霸權的課程設計模式...。 



如果有人問:「『烙印挑戰』,國外有沒有哪位大師講過?外界看的到嗎?能評量計算嗎?乾脆這麼說好了,加做作這個東西,要編列多少預算?有沒有助於取得XXXX的經費嗎?」 

那麼,我 可能 會 請 他/她: 去找 吳岳 老師(重溫被轟的快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