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social valu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social valu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09-27

伊是咱們的寶貝 You are my treasure...

mattiehuang20110927
有很多時候令人感動的其實不是劇情或對白、而是音符本身而已,例如,海角七號中的配樂。幾年前在台灣,因為民進黨在總統選舉活動上展現的天份,還差點可以讓我們開拓如「選舉音樂學」這樣新研究領域。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影片背景是228全台牽手活動,用雙手織成、影片中盡是綿延百里微微蠕動著的人線,而孩童純真的歌聲正訴說著他們(也曾經是自己)的期盼,詞曲揪著心,說有多動人就有多動人,不知影響了多少選票的流向。當時,民進 黨拿這首歌為其選舉造勢,穿插在XXX凍算的吶喊中,就這麼被政治化了,很可惜...

不知道陳明章老師做此歌的緣起或有無政治取向,但很感謝地,填詞寫曲中避開了政客常見的激動煽情,用守護小花兒成長的譬喻,只願我們能同心、好好珍惜我們居住的土地。



剛剛偶然,又聽見這首歌,兩位異鄉人如此徐徐地娓娓地唱著和著,這意象和先前具有政治作用的畫面有極大的反差,流瀉出的音符雖仍帶有些許感傷、卻已然透露著 希 望。
再一次  感動莫名 , 單純地   悸動無比...

2011-01-19

別說X大絕對不會倒!How sure you are this university is still here after 15 years?!



mattiehuang20110119
開南大學高校長提及另外五所私大會關門的談話,讓『文大公關室主任郭瓊俐受訪時也無奈地說:「太意外!」...。實踐大學主任秘書葉立仁說,十年後,實踐絕對活得很好...靜宜大學學務長孫台鼎表示,靜宜大學並非排名在後面的學校不至於「消失」...逢甲大學則說,該校獲包括亞洲最佳大學前兩百大及台灣千大企業最愛的前十名等榮譽...』
甚者,還有人認為高校長『知道學校要倒閉,還繼續招生,簡直是詐騙集團』後來這位校長解釋學生轉述並不完整,知道事實才能提早規劃與準備,建議未來教育部大學政策,應該更具有彈性,扶植大學發展,不要管太多管太死,讓大學能和企業能緊密結合。』


這些都是什麼?
說太意外已擬訂計畫,是指反正大學也可以招收「老」人?說絕對活的很好,是事實還是賭氣?十五年後誰CARE「亞洲前兩百」或「台灣前十」的調查結果?而不是排在最後面所以不致於消失這種怪論,是指物種的消失是依照某種預定的排隊順序、只要不做最後幾名就安全了?
令人無語的是:有人會因為身體有問題去求診吃藥或繼續工作,被醫生或同事說是詐騙者嗎?進了某校、即便該校最後倒了,曾經在該校度過的、學習過的歷史就成了詐騙?


不必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或表現不佳,沒人這麼說。但是,的確太小看少子化與排名遊戲的後勁,尤其是拼命的大學人。
可能的趨勢,被視為「唱衰」,暴露的不僅是只能想三步的(圍棋)入門班思維,還有不去看就不存在的鴕鳥心態、以及嘴巴上一定要贏的自我防衛牆。
而高校長其實也不必急於澄清...
除非台灣有被視如常春籐名校的私校,企業視可為其捐款為榮譽,
要不然,若現有任一校需企業金援才得存續...

複合變形而活下來的生命
之後...還以「大學」之名繼續行走江湖
不很有趣嗎???

十五年內,現代性社會排名遊戲中的前百大位置怎麼調換都還是那幾家(除非自此大學不玩了或能致力於改變遊戲規則),
而當十五年後眼前有柏克萊、東京大、香港大可以挑,免學費或有優渥獎學金可以拿,有墨西哥、土耳其、波蘭等新勢力國家的大學招手,
 (依據目前政府或各高教單位正在極力培養的社會眼光來看)誰會留在排名百大之後沒有國家經費支援(因此學費不得不昂貴)的私大?


國立大學呢?若照目前高教致力方向繼續走下去,屆時雖然也許勉強保留了軀殼、招到了些學生,卻可能已經病的不知不覺不清不楚了呢。


老松國小,以前全校擠著一萬名學生是教育界皆知的事實,
現在全校只剩下七百五十人也是事實。


別說 X 大絕對不會倒!事實就是:現在老松凋零,以後就是X大凋零
---從現在少子化趨勢與排名至上之瘋看起來、各大學都有可能面臨的 事 實。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19/78/2l2dm.html

唱衰私大?開南校長預言5校消失

更新日期:2011/01/19 04:11 
自由時報記者謝武雄、陳怡靜、歐素美、蘇孟娟/綜合報導〕開南大學校長高安邦日前在校內會議時指出,十二到十三年後,因為少子化影響,許多學校會消失,包括開南及文化、實踐、逢甲、靜宜。這番言論引發部分學生不滿,將會議影片外流,認為校長不只「唱衰學校」、還拖其他學校下水。
還拖其他學校下水
高安邦是在前年十二月與安全管理系學生就併系問題進行座談時,提到少子化情形嚴重,人口出生率節節下降,入學人數越來越少,接著點名開南、靜宜、逢甲、文化、實踐在內的私立大學,在十二到十三年後都將「不見」。
在PTT引發討論
這段談話被學生拍下,最近上傳youtube,昨晚被放上PTT之後,馬上引發八卦板討論,有網友認為校長根本無心經營,明知學校要倒閉,還繼續招生,簡直是詐騙集團;也有人認為,高安邦只是點出少子化的可能現象,「非常誠實」地警示大學未來面臨的挑戰。被點名學校,有人上網護航,也有人從財務狀況、地理位置、母企業的背景等,分析私立學校的壽命長短。
高安邦︰只是警語
高安邦昨天解釋,去年參加大考的學生,推估是在八十一年出生,當年新生兒有卅二萬人,但去年各大學招生已出現八千人缺額,去年的新生兒人數下降至十六萬六千人,預估就讀大學的人數只有如今一半,現有的大學將有一半招不到學生。開南、靜宜、逢甲、文化、實踐等私校,錄取學生都是在五十%以後的水準,屆時都會招不到學生。高安邦提出這樣的警語,主是要告訴包括開南大學在內的這些私校,要利用僅剩的十多年時間,讓學校進行轉型,提升競爭力。
被點名學校︰不會消失
「躺著也中槍」的大學顯然不好受。文大公關室主任郭瓊俐受訪時也無奈地說:「太意外!」她表示,文大辦學五十年、辦學績效有目共睹,針對少子化問題也已釐定因應計畫。
實踐大學主任秘書葉立仁說,十年後,實踐絕對活得很好。他表示,實踐設計學院是亞洲知名的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學生入學成績是全國前十五%、服裝設計系也在前二十三%。
靜宜大學學務長孫台鼎表示,學校加強競爭力,自然不會被淘汰,何況靜宜大學並非排名在後面的學校,不至於「消失」。
逢甲大學則說,該校獲包括亞洲最佳大學前兩百大及台灣千大企業最愛的前十名等榮譽,連續四年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評比第一名,學校辦學績效早獲肯定,近年來也加強國際接軌的佈局,即使台灣面臨少子化的問題,校方對未來還是抱持樂觀態度。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19/1/2l2lg.html
部分大學不見?開南校長:沒完整表達
更新日期:2011/01/19 06:35 
針對網路貼文指稱開南大學校長(高安邦)認為少子化等因素,十多年後有部分大學會「不見」說法,高安邦表示學生沒有將完整觀念表達清楚,他認為出生率降低到十多萬人,大學將會面臨很大的衝擊,現在還有時間因應,要汰弱留強,強化學生就業能力及與產業結合。(李明朝報導)
網路日前貼出有關開南大學校長高安邦認為少子化等因素,十二年後有部分大學「不見」說法,引起兩極化討論,有人認為唱衰學校,有人則支持認為有道理,為此,開南大學校長高安邦指出,當天是互動式對談,一問一答,學生沒有將他完整的觀念表達清楚就po在網路,這個座談是在去年跟安全管理系同學等人就整併系進行座談提出看法,認為在往後十幾年進入大學就讀的學生可能降到二十幾萬人,出生率如果降到十幾萬人,大學將會面臨很大的衝擊,以目前綜合大學和科技大學出現四萬人缺額,學校應該要好好提升競爭力。
高安邦表示,衝擊是十幾年以後才會來,現在還有時間準備因應,要汰弱留強,強化學生就業能力及產業結合。
高安邦認為未來教育部在面對提擬大學政策,應該更具有彈性,扶植大學發展,不要管太多.管太死,讓大學和企業能緊密結合。
高安邦鼓勵老師和學生本身要提升競爭力,才能面對未來高難度的挑戰。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20/4/2l4el.html
 一萬人→750人 老松國小見證變遷
更新日期:2011/01/20 02:48 林志成台北報導中國時報【林志成/台北報導】
「以前一班八十個學生,學生上廁所,不同年級要安排不同下課時段上,還分前五分鐘男生上、後五分鐘女生上,真是一大工程!」台北市老松國小校長簡邑容昨天說,該校學生人數曾高達一萬一千人,是「全世界最大的小學」。但現在僅剩七五○人,二十多個學生一班,見證了台灣教育的變遷。
慶祝建國百年,教育部投保一億一千萬元,從一月二十一日至二月十日同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及花蓮縣文化園區辦理「百年學校展」,展出珍貴教育史料。全國建校百年以上學校有二八○所,包括七所大學、九所高中職及二六四所小學。
老松國小創校於民國前十六年,民國五十五年時,學生達一萬一千多人,創世界紀錄。簡邑容說,當時每天要用十二部公車搭載從中永和、三重、板橋、新莊、新店來的學生,場面壯觀。
新北市板橋國小正式設校時間比士林國小晚,但若將前身大觀書院算進去,校齡已一三八歲,是全台最老的「本土學校」。台灣首富郭台銘、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等人是校友。從上海遷校來台的新北市私立徐匯中學建校一六○年,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學校。
教育部表示,這次展出內容包羅萬象,有清末時期的文書、日據時期學生學籍簿、各時期畢業紀念冊及珍貴的成績單、手稿、舊課本、六十年前的制服等,相當珍貴。

2010-05-01

嗨,(「頂尖」)大學,你叫功利嗎?! Hello, ("Top") University, is your new identity "Utilitarian"?

 嗨,(「頂尖」)大學,你叫「功利」嗎?!




大學,是人類進入網路世代5000多天之後的今日,受益最大、受害最深、本性已質變的對象之一。




看高教校內、校際、國際間所玩的「追求卓越、前進百大」遊戲即可知。




如果...
在一個水塘中,住了很多習慣水性能在水中游泳的動物,其周圍也住著因愛這個水塘而住進駐但不擅游泳的動物。有天住在水中的多數動物意識到水塘資源漸少、也希望鞏固原有勢力,但若不能產生一套使用資源的規則或說法,將引起少數動物群起集會抗議---如果他們搬離,那可就不好玩/也糟糕了(畢竟這些弱勢身上還是有可以攫取的資源,沒有人會嫌少吧)




於是,這個大社群召開數次水塘社區大會討論出怎麼樣才叫對這個水塘社區有貢獻的規則;這些住在水中佔多數的烏龜魚青蛙動物們很快的就掌握了主要發言權,當然,也主宰了「貢獻」的操作行定義與標準---凡有助突破游泳極限的內容均稱貢獻。




然而,這樣的定義與標準對於社區中只因愛這方水域而居於畔的少數社群如鳥兒和昆蟲來說來說,十分無奈,佔多數的社群都決定以游泳來定義傑出了,少數社群即使知道自己飛得很好、可以起什麼作用...?



獲得金牌獎盃者有了補助資源,很快地又拿下更多獎牌;壓力與自我催眠之雪球愈滾愈大,甚至有不諳水性者,也開始為了爭取資源參加起游泳相關活動...。




另一方面,台灣傑出的教授們在大學之間流動或移動,已非這一兩年的現象。初期,多是由公立學校移動至私立學校,主因是台灣優退制度異動、能退休就趕緊退休,加上私立大專院校為提高師資經常禮聘資深教授擔任講座;



最近,隨著鄰近香港其大學改制(由三年改四年),教師缺額驟缺一千多名,加上現代性社會普遍中大學排名之毒已深,國立大學教授申請退休或休假移動至他校者(被挖角到另一排名更居前位的大學)不少...。



從學術人的本質與義務來看,現在大學教師若能讓成果符合主流(量化)定義,就會有買主流價值的大學來邀請,不過,這些流動或移動,我們有多少自信說那是出自知識份子為更能探究世界奧秘的愛或考量??



高教所設計的講座教授制度,與高薪同義(恐怕沒有人敢說有例外者),讓名等同於實質的利;這種打著追求卓越之名的數據化物質化功利化作為,能否讓我們更有「大」「學」的實質?也許,只能說讓參與遊戲者愈來愈知道如何將研究案分配好、在有限時間內產出符合主流要求的最大成果罷了!?不可諱言,這與在唯商機不圖的企業之間跳槽的意圖有何差異?大學中的流動移動、原則判準,也可以是更多的名與利。




我們想過,對年輕的大學人來說,這種在資深有成老師們身上---愛資源、更勝真理(或作為一位大學教師的社會責任)、移動遊走於大學間、絕對服從量化遊戲規則、審查沒時間讀資料但要求CHECK LIST...---有意無意學到的潛在課程,將會對他們自己或這個社會產生什麼作用或效應?




以台灣為例,這些年不知丟出幾百億、非往百大排行榜衝不可,參與排名遊戲的各大學雖然很努力,但畢竟不是「那套」規則制訂者。而除非有GUTS拒絕繼續玩下去,要不然,嚷著規則不公平、私底下卻比其他參賽者更奉規則為規臬的那些大學,不必多久就會讓人看穿其假反省圖清高的意圖。




平心而論,爭取排名居前若能解決少子倒校問題那也就算了,問題是,制訂遊戲規則之高教機構的國家也普遍有人口下滑現象,透過目前難以動搖的名次優勢積極地跨文化跨國招生或甚至設置利多招募他國高中生菁英的策略,已陸續出籠。如此來看,台灣的大學燒掉這麼多這麼多資源、讓幾所大學鑽進百大榜的具體價值/最終意義...究竟是什麼???





簡單地說,只要不敢不玩,參加排名遊戲的成員,除了歐美這些常出諾貝爾獎的大學之外,其餘都是輸家---


最「好」的資源或早或晚,都將朝排名居前的(歐美)大學移動遊走(也許,就像當年他們從他們大學或老師身上學到的一樣)...。

最諷刺的是:當各國家政權或意見領袖爭先疾呼以節能減碳遏止暖化速度作為新世紀主張時,卻又允許(甚至鼓勵)其高教機構以「學術研究」為名(為了卓越、為了國力)賣力地燒資源。大學或研究機構,也許不是最會燒資源的地方,但卻有頂能巧妙躲過責難的面具...。




如果,將社會現況看清一點、將大學任務看大一點、將人類發展看遠一點,我們應該不難發現,這些年來戴著高教革新之帽遮遮掩掩、學會炒作話題與息事寧人別上報的大學及其參與者,除了排行名次之外,也成就了這個社會的功利旨趣。




進入二十一世紀,(頂尖)大學, 你確定要跟著資源走、確定成為Johan Galtung其所謂結構性暴力共犯?決定改名叫「功利」了嗎?



﹍﹍﹍﹍﹍﹍﹍﹍﹍﹍﹍﹍﹍﹍﹍﹍﹍﹍

敬愛的台大師生同仁
行政院於 2004 年提出五年五百億元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計畫」(現改為「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希望五年內打造國內至少一所大學進入世界前一百大。2005 年 10 月 9 日教育部公布了該計畫的入圍名單,共有 12 所學校獲得補助,其中本校獲得每年 30 億的補助。
獲此經費挹注,責任自然也非常重大,本校「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總體目標在提供一流師生學習與創新的優質環境,以培養我國未來跨領域優秀領導菁英人才,並提昇臺灣對世界的貢獻。未來將全面提昇教學研究、整合資源重點突破,追求卓越;準備在五年中發展出十到十五個領域成為世界一流,並以澳洲墨爾本大學為目標,在五年到十年中全校排名進入世界前一百大。期望本校師生員工能夠群策群力,攜手共進,克服種種困難,把本校推向世界百大,開創嶄新的未來,這樣才能向社會交代、向歷史交代。
校長李嗣涔    2006年1月3日
﹍﹍﹍﹍﹍﹍﹍﹍﹍﹍﹍﹍﹍﹍﹍﹍﹍﹍
頂尖大學5年500億/政大吊車尾 元智出局  

獲大額補助減為十一所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教育部最大一筆高教經費「五年五百億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第二梯次名單出爐,由十二所減少為十一所大學,元智大學遭淘汰出局,一度不被看好的政大,以第十一名擠入榜內。
元智校長直言不能接受
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昨天以「豬羊變色」形容這個讓他意外的結果,並直言「不能接受。」政大校長吳思華受訪時,不經意三度說了:「謝謝部長。」


九十四年起實施的五年五百億計畫,第一階段選出十二所大學,在經過考評審議後,第二階段名單昨天出爐,進入複審的十五所大學「人人有獎」,不過獲大額補助的頂尖大學剩十一所。
台大、成大維持平盤
教育部特別挪撥三.四億元給元智大學(燃料電池)、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海洋大學(水產生物科技研究)、中原大學(薄膜研究)四所大學發展重點研究中心,前三校各獲九千萬元,中原獲七千萬元。
元智大學為何出局?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轉述審議委員看法指出,元智的「燃料電池頂尖中心」、「通訊科技頂尖中心」等相關研發工作欲達到的目標太多,反而表現不如預期,基礎科學平台尚待建立,欠缺明確發展策略、研究工作亦無明顯進展。
台大不論在質、量表現都穩居「龍頭」,可連續在未來三年,每年再拿三十億元,總計五年間獲得一百五十億元經費。成大排名第二,獲十七億元,兩校獲助金額維持「平盤」。
清大增兩億 政大少一億
三至五名分別是清大、交大、中央,都因表現出色獲「加碼」,清大增加二億為最多,交大、中央也增加一億元。中山、陽明補助與上次相同,中興略增,唯獨台灣科技大學、長庚大學、政治大學比上次減少一億元。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說,上述學校可自九十七年起連續三年獲得上述經費,但若經考核不佳,仍可能減列、勒令退場。
何卓飛說,評分基準分為質化、量化指標,各占總分五十%。質化指標包括整體制度與組織運作、基礎設施、教學與輔導、重點領域或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發展策略、財務規劃與永續經營等六項;量化指標則包括研究量、國際化情況、產學合作量等。
十四名審議委員名單如下:經建會主委何美玥、國科會主委陳建仁、政務委員林錦昌、研考會主委施能傑、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前財政部長林全、美國西來大學校長黃茂樹、台大教授林萬億、中研院院士何志明、王士元、陳垣崇、朱敬一、中研院副院長劉兆漢、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游正博。另加審議委員會主席、教育部長杜正勝,共十五人。





﹍﹍﹍﹍﹍﹍﹍﹍﹍﹍﹍﹍﹍﹍﹍﹍﹍﹍
http://www-o.ntust.edu.tw/~history32/track_4.html
台灣科技大學榮獲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十二所研究型大學之一


被外界稱為「五年五百億」計畫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規劃由政府補助新台幣五百億元,分五年撥發,每年撥發一百億元,以發展高等教育朝國際一流大學與頂尖研究中心目標邁進。
五年五百億計畫共有廿九校提出申請,初審通過十七校,複審選出十二校,教育部長杜正勝於九十四年十月九日下午宣布獲補助的十二所學校與每年獲補助的經費額度:台灣大學三十億元,成功大學十七億元, 清華大學十億元,交通大學八億元,中央大學、中山大學各獲六億元,陽明大學五億元,中興大學四億元,政治大學、台灣科技大學、長庚大學與元智大學各獲三億元。 教育部指出,五年五百億經費第二年補助額度要視學校承諾事項執行情形調整,第三年起則要每年評估,若未達預期目標,就不再提供後續補助。
根據教育部訂出的考核指標,十二所頂尖大學入選學校必須在國際論文總數及影響指數的排名有所提升、延攬國外傑出教師及研究人員數增加、與國內外大學或學術研究機構進行實質合作數增加、每年產學合作計畫有所成長、高科技或特色領域人才及培育相關產業界實用人才的質與數增加。
此外,教育部還規定一般性改進要求,包括國立大學組織運作機制宜朝法人化調整與強化、成立諮詢委員會、建立彈性薪資延攬國外頂尖人才任教、加強教師考核獎勵淘汰機制,並且強化學校基礎建設,營造校園文化,讓老師與學生願意留在校園內學習、研究。
為免外界誤以為頂尖大學計畫重研究而輕教學,審議委員會副召集人黃榮村強調,十二所入選大學有一個附帶條件,就是必須擴大大學部招生規模,以強化大學本科教學,讓更多學生有機會進入頂尖大學就讀,同時增加甄選入學比率,以發揮優質人才的培育功能。 教育部也要求這些頂尖大學在獲得經費之後,要進行各項資源的整合,包括校內及校外資源的整合,同時有責任帶動或協助鄰近及同性質學校發展。
本校陳希舜校長表示,本校必須把握此次獲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機會,針對各項重要評估指標項目,擬定執行策略,迅速有效地順利達成,以全面提升教學與研究品質,達到「頂尖大學」的目標。


--------------------------------------------------------------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564042/IssueID/20100605#






富士康事件與結構性暴力(徐斯儉)2010年06月05日蘋果日報


和平學大師Johan Galtung在1960年代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概念:「結構性暴力」。所謂「結構性暴力」,指的是在一種抽象的社會結構下,即便沒有具體的某群人對另群人施予直接的暴力,但此一社會結構卻讓某一群人無法獲得與其他人平等的生存需求或條件,導致這群人生存受到威脅。這種生存的威脅,雖然並不來自直接暴力,但此種社會結構和環境卻對他們形成了一種「結構性暴力」。

現在中國共產黨,與許多其他過去發展中國家右派威權政體有所不同,在他們的政治口號裡,不僅僅要「發展」,更重要的是要「和平發展」。他們口號不是滿足資本家,而是要照顧弱勢的群體,要創造「和諧社會」。但是就在這樣「和平發展」與「和諧社會」的口號下,實際上中國這個經濟體已經深深地嵌入了國際資本主義體系,因而資本主義體系下巨大的「結構性暴力」也不可避免地進入中國。這種全球資本主義下的「結構性暴力」,實際上表現在每個工廠的生產和生活環境裡。富士康雖然的確稱不上「血汗工廠」,但其所謂的軍事化管理,與那些「血汗工廠」一樣,目的都是為了在這個無情的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下,壓低成本獲取最大利潤。無論是台資、中資、外資,其實他們都是現在所謂「中國模式」的生產主力,都默默地共同創造了這個「結構性暴力」。 

企業要負社會責任

這個資本主義「結構性暴力」為何在中國特別明顯?其實世界各地都有勞動條件苛刻的生產工廠,但在很多國家這些現象比在中國容易曝光,或因為工人自身的抗爭,或是因為當地公民社會的監督檢舉,又或是因為國際組織的揭發,但最主要是因為當地政府必須處理,導致立法或司法機構最終會對此種苛刻勞動條件給予限制。但在中國,既沒有獨立的工會,其公民社會的力量也非常薄弱,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各地方政府缺乏獨立的司法和立法機構,且政府往往還扮演著地方經濟發展的發動者,因此有著保護當地企業的內在傾向。如此親資方的「服務型政府」,可能世上少有。或許並非出於故意設計,但中國此種黨國威權政體卻為此種全球資本主義「結構性暴力」提供有利的環境。
有趣的是,真正讓此次富士康事件被全球注意的,是大陸的媒體和網路。從這些報導來看,無論出於何種動機,中國的政府與社會似乎也開始意識到並承認這個現象的負面意義。出於此種意識的覺醒,反而可以形成去除此種「結構性暴力」的一個開端與契機。
物化勞工的環境是一種間接的巨大暴力,但此種暴力是一種隱含在生產環境的抽象結構中,往往容易被忽視。要逐漸消除此種「結構性暴力」,絕不是針對資本家或公司給予懲罰就可以了事的,而需要進行「結構性的調整」。這種努力不僅大陸方面有責任,當台灣進一步深化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的同時,我們的政府與社會也應該認識到我們也承擔著部分的責任。全球化的經濟下,企業社會責任和全球公民責任是不分國界的,因為資本的流動是不分國界的。本文呼籲,在即將訂定的ECFA中,應該慎重考慮加入人權及企業社會責任的條款。 



2010-04-29

只是錯過 "Just Missing Someone and Something", a song sarcastically drawing up the mind and behavior of modernistic beings. Lyrics by mattiehuang

只是錯過
(Just Missing Someone and Something)
詞:mattiehuang     譯:mattiehuang
追求卓越路人多,看不見紅黃燈那些東東
Route named Gloria is overcrowed, and we hardly see the lights.

隨著人潮向前衝,不見得快樂但至少有種
Moving ahead with others may not be pleasant but at least brave and bright. 

大未來不是不懂,衝這麼快當然會有點痛
Rushing toward the end certainly gets some pains even though we wanna deny.

只是要我轉彎憑什麼,要我慢走有啥理由
But, want me to turn around or slow down. Tell me please the reason why.

目的意義都別問我,只是跟著大家跑有什麼錯
Don’t request the meaning of my way. little mistake surif follow the majority's way..
喔~
Oh~

錯過錯過錯過
Missing, missing, missing someone and something!

頂多錯過現有的蜂舞花明水亮與天清
Is it a big deal missing the bee dancing, flowers shining, water vivid and sky clean?

錯過錯過錯過
Missing, missing, missing someone and something!

頂多錯過來不及認識的生命、未來的朋友
Is it a big deal missing the pals and beings whom I should have known in the later time?

錯過錯過錯過
Missing, missing, missing someone and something!
不能回頭起碼我可以不轉彎一路領先地--- 繼續錯過
If I can’t stop dashing, at least I can mask my fear and keep missing.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mattiehuang on Dec. 26th, 2010 at http://www.facebook.com/mattie.huang)


註:這詞反諷著捨不得或不敢離開已經快要撞牆之路的現代性人種,
親愛的朋友,幫忙譜個曲兒,如何!?應該很有趣...   mattiehuang
(編曲時能不能使用「哥哥爸爸真偉大...、我的家庭真可愛...」等童謠反反諷,哈)